游和顺侨乡 品江南风情
腾冲美食小吃
云南自助游线路精选
云南腾冲旅游
腾冲旅游—和顺侨乡 <<< 击进入“我爱中华旅行网·国内资讯”,阅读更多精彩旅游动态 >>> 边陲小江南
自古以来,和顺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的地方。走进和顺乡,迷人的小镇群山环抱,四周葱绿:西北有擂鼓顶,西面为老龟坡,东北挺立着来凤山。而这座座青山数万年前岩浆涌动,现已经是山明水秀、绿树成荫了。远远望去,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深渐高,连绵一两公里。和顺乡前一马平川,几条小河或绕村而过,或穿流田间,垂柳拂岸,荷花映日,难怪人们在这里总是流连忘返,称誉它是“小江南”了。
踏进和顺的青石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时光。据考古材料证实,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既有先民在这得天独厚小盆地中繁衍生息。明代初期,仅和顺人几个大姓的始祖以军屯守此地,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老人们常说:和顺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我们现代人因有幸与百余年前的事物同处一个时空之中,应感动万分。
和顺侨乡,气候温和,花木茂盛,人们重视乡村风景的培植,古建筑保存较多。西面,村子的尽头,和顺坝的南端,大盈江口的鳌山上有巨杉矗立的魁阁。那遍山碧油油的香果树,那苔花斑斑的青石,那洁净的林前石板小路,那弯弯曲曲的小道尽头的古典建筑,那横卧在月台之上的石牛,那粗约五米的元代古杉,全“锁”在一片青翠碧绿之中。村东蕉溪村旁,帅头坡与来凤山结合处的元龙阁,楼阁交错,气势雄壮。阁前池水青碧,地周古树成荫,湖光阁影,擅胜一方。
浓郁的人文气息
小巷里行走着,在小巷里寻觅着。风雨迷蒙时,小巷很黑很长,似乎没有尽头;太阳下,阳光在小巷洒下斑驳的光点,闪闪烁烁,神秘而奇幻。巷道两旁的大闾门,灰黑灰黑的;厚厚的墙体,也是灰黑灰黑的。只觉得那门那墙,就像一部厚重的大书面前打开。一页历史,一页风雨,页页都写得凝重而漫长。和顺侨乡600年的风雨在每一条巷道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墙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走进任何一个平常人家,走进深宅大院,当你听到墙上的老钟敲响,一种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的感觉便会油然而升。每一个外人都会睹物遥想当年腾冲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他们“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生活方式,每一个宅院里都有叙述不完的各自的故事,每一户人家的珍藏也不尽相同。
经过岁月的沉淀,不经意散落在民间的器物,向人们述说着和顺乡间曾经的辉煌和时尚。一个布衣女子从吱吱作响的木楼梯拾级而下走进堂屋,手上那盏发着淡淡光亮的油灯照着她前行的脚步。用俄罗斯茶壶冲一杯咖啡,一阵浓香立刻在青石铺地木雕为窗的老宅中散开。在南洋风格雕饰的紫檀木椅上坐下,轻轻地呷一口,墙上意大利罗马挂钟的金属摆锤发出低沉而圆浑的音响,平添了留守人的一份落寞,却也仿佛告诉人们,现在该是主人喝晚茶的时候了。
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秀美
进和顺村,只见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深渐高,房舍密集,修缮良好,粉墙黛瓦,整洁美观。为数不少的宽敞院落,居住的人很少,因主人多侨居国外,住房仅托亲友代管。村中的大路小巷,全为石条镶砌,平整光洁;甚至村前的田埂上,村后芭蕉关的关坡上,也铺有石条。腾冲多雨,在别处泥泞难行,在这里却不烂不滑。环村而过的清溪上,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亭多为两间平房大小,房顶四角微翘,水上立有井字形石条,旁设木条凳。泉从石下流过,触手可及。村民在这里洗衣洗菜,晴天避热,阴天避雨,从田里做活回来,可在此冲洗纳凉。村旁路边,巷口街傍,常有一座座半圆形的月台,地面平展,围有护栏,中有石凳,上覆大青树,每当傍晚,老人相聚谈天,小孩戏
和顺侨乡,气候温和,花木茂盛,人们重视乡村风景的培植,古建筑保存较多。西面,村子的尽头,和顺坝的南端,大盈江口的鳌山上有巨杉矗立的魁阁。那遍山碧油油的香果树,那苔花斑斑的青石,那洁净的林前石板小路,那弯弯曲曲的小道尽头的古典建筑,那横卧在月台之上的石牛,那粗约五米的元代古杉,全“锁”在一片青翠碧绿之中。村东蕉溪村旁,帅头坡与来凤山结合处的元龙阁,楼阁交错,气势雄壮。阁前池水青碧,地周古树成荫,湖光阁影,擅胜一方。
延伸阅读
腾冲购物指南>>> 云南品质旅游线路>>> 中国翡翠第一城—腾冲>>> 编辑:走进云南
感谢您阅读黄山快乐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旗下网站黄山快乐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采编的相关资讯,希望对您的出行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旅游资讯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资料本着方便广大旅游爱好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原则免费提供。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于互联网,无法和版权者联系,我们本着尊重来源网站的原则,在文章顶部醒目处注明了来源网站信息。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并说明具体文章标题,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取消有版权问题的内容。